(资料图)
豇豆,是广东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蔬菜,深受群众喜爱。丰盛的菜肴背后,是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7月27日,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农科院蔬菜所”)受邀参加汕尾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举办的汕尾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豇豆农残专项治理培训,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专家陈汉才、黎庭耀等为学员授课。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是广东重要的蔬菜科研堡垒。其下设的叶菜豆类研究室,自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进行 豇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评创新、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等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0余载的科研历程,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坚守在岗位上,为广东“菜篮子”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提供科技支撑。 相关阅读: 寻回经典品种的力量:它何以驰骋二十年?收集、引进全球豇豆种质资源600余份
省农科院蔬菜所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豇豆种质资源的搜集, 从最初的几十份到后来的600多份 ,收集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团队收集的各式豇豆种 质资源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叶菜豆类资源与育种团队(简称“团队”)高级农艺师黎庭耀介绍,该所是我国较早开展豇豆种植资源收集及鉴评的单位之一,团队收集的资源来自全国各地,还有来自美国、泰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资源。 收集回来的资源通常还要经过田间鉴定和评价,以确定其利用价值。 黎庭耀回忆,团队曾经收集到一些紫红色的豇豆地方种,这类资源虽外观独特,但品质一般,需要通过后期改良让其成为品质优良的品系。 在国外资源中,团队发现马来西亚资源的抗逆表现通常会比较好,但由于光周期不一致,马来西亚的品种一般开花结实比较晚,因此也需要进一步改良,将其用于新品种的培育中。 从1978年至今研究室一直没有中断对豇豆的研究, 几十年间传承的资源、技术及经验,为实现豇豆周年供应提供保障 。研究有突破,优良品种层出
基于丰富的豇豆种质资源,蔬菜所科研团队从基因型、多个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型、枯萎病抗性、糖分、维生素等品质性状入手, 对种质资源进行了多维度鉴评,构建了豇豆核心种质 。 同时,通过正向遗传学、代谢组等手段,团队克隆了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解析了豇豆荚色着色差异的分子机制,开发了豇豆荚颜色相关的功能标记。 “ 我们还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豇豆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 为豇豆抗病、耐热、品质性状等功能基因的挖掘及遗传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叶菜豆类研究室副主任杨易表示。 截至目前,团队已选育出了“丰产二号”油青类,肉厚味甜“丰产六号”绿白类,以及“宝佳豇豆”浅青类的豇豆品种,其产量高、质优的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种植户赞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丰产六号, 以优质高产的特性迅速占领市场,不少农户纷纷抛弃原有自留种,转种这一“新秀”。丰产二号、六号、宝佳豇豆、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及广州市主导品种。 近年,利用系谱选育的方法,团队还培育了 “顺宝豇豆”、“粤宝豇豆”及“穗宝豇豆” 等三个潜力豇豆新品系,并于今年5月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和一致好评。粤宝豇豆
“新选育的品种在豆荚长度上与原先的老品种有很大差别,且品质更好,不易变老。”黎庭耀说。 广东科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冬青表示,新选育的3个品种在惠州基地种植已有1年时间, 与对照相比它们的产量、抗性、颜色都有优势 ,当地农户及客户都对这几个品种比较满意,公司已拿到产品的经营权,准备明年春季在全国进行推广销售。 不过相较于同为豆科作物的大豆,乃至黄瓜、番茄等其他蔬菜作物,豇豆目前整体的研究仍然比较滞后。杨易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豇豆生产国及消费国,作为科研人员,团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品种选育工作。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叶菜、豆类资源与育种团队副主任杨易(右二)给农户讲解豇豆栽种注意事项
未来,团队将利用多科学手段,解析豇豆抗虫、抗病等复杂性状的遗传变异、调控网络、协同机制和环境响应规律, 培育多元化、抗性更强的品种(系) ,以期更好地应对南方地区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虫害频发的不利环境。辅助豇豆绿色防控,落实社会责任
豇豆农残超标是影响豇豆产业健康发展的重点问题。 调查显示,我国南方地区豇豆枯萎病、根腐病、锈病、炭 蛆病、疫病等病害,蓟马、豆荚螟等虫害多发重发,防治难度大。 科研创新成果惠及百姓,是这支团队的初心和担当。面对豇豆病虫害多发的现实,团队科研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农残治理,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助力保障“菜篮子”安全。 在所长谢大森的带领下,团队派专家先后于5月31日和7月31日赴汕尾市、揭阳市、汕头市,对农户在豇豆种植技术方面的不足进行现场指导,详细解答如何减少豇豆用药、科学治理农残等问题。所长谢大森(右一)带队参加豇豆农残突出问题攻坚治理督导工作
在培训课上,陈汉才以《长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题,对豇豆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了仔细讲解。特别对豇豆病虫害防治适时、选择适当药物和用药安全高效,紧密结合各地各生产季节等不同生产情况,进行详细深入讲解。 在门市端,谢大森和杨易向农资销售者介绍低残留农药,规范用药知识。现场指导中,他们不忘强调药品登记、用药监管等问题,养成农民规范用药的意识。 当然, 豇豆农残问题不能只盯住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整个产业链条都需要联动起来 。“我们既要选育更多抗病品种,也要做好绿色防控,这是对消费者负责的科研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谢大森说。 对于蔬菜所叶菜豆类研究团队而言,他们的科研之路还很长,豇豆研究还将持续攻关。面向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增产、优质、抗逆”的研发理念, 利用前沿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虫的新品种,以科技力量巩固广东豇豆产业。同时,他们也将积极开发绿色防控技术,推行科学施药,实现产量、质量与环保的有机统一,使我们的豇豆产品健康、可口。 记者丨喻珺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