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的技术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腾飞,是神州数码的初心。”神州数码(000034.SZ)成立之初,董事长郭为就将“数字中国”作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而随着大模型和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计算和网络需求再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也为神州数码等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过去20年,神州数码构建了遍布国内1000余座城市、覆盖各大垂直行业、整合30000余家销售渠道的完善的To B销售渠道网络,长居国内IT分销、增值分销十强榜首,助力中国全面信息化。随着经济社会由信息化迈向数字化,神州数码转型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致力于通过数据解决企业痛点,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构筑新的价值引擎。2023年,神州数码提出了新愿景——成为领先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
以IT分销为基础,全面转型云及数字化服务
2022年,神州数码实现营业收入1158.8亿元;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上涨303.11%,
成为A股计算机设备板块净利超10亿的6家企业之一;云和自主品牌两大战略业务营收规模超过70亿元;现金流大幅改善,经营性现金流实现8.4亿流入,较同期增加9.9亿元。
云计算和数字化转型业务为神州数码打开了新的盈利增长空间,在两大战略业务保持高增速的同时,高价值业务的表现更为亮眼。2022年,神州数码MSP(云管理服务)+ISV(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同比增长48%,自主品牌业务也有显著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5.70亿元,同比增长55.8%,其中信创业务实现突破式增长,同比增长76%,营收规模近20亿元。
尽管由于整体行业及经济环境影响,神州数码2022年IT分销业务营收下滑导致营业总收入下滑了5.32%,但得益于云计算及数字化转型业务和自主品牌业务这两大战略新型业务的高速增长,实现了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6.1%,神州数码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2022年,神州数码提出“数云融合”战略方向,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着力在云原生、数字原生、数云融合关键技术上架构产品和服务能力,为处在不同数字化转型阶段行业客户提供泛在的敏捷IT能力和融合的数据驱动能力,构建跨界融合创新的数字业务场景和新业务模式。
神州数码技术总监、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院长李刚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云代表一种敏捷的、泛在的数据技术能力,也就是说数字技术今后是无处不在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结合云的技术范式颠覆,“数云融合”是数字化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神州数码在2020年初成立了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对数云融合的前沿性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2022年神州数码研发投入2.9亿元,同比增长21%,重点投入包括自研通用服务器-整机能力的建设,MSP+的升级,云原生应用平台的开发和数据安全管控平台等。
夯实技术底座,构建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神州数码自2017年启动全面云战略转型后,成功转身为云服务和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通过整合原有技术优势,以"价值创造"为基础,为不同行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供专业和定制化服务。
在二十余年的探索中,神州数码认为所有的开发工作、解决方案必须面向问题、面向需求。沿着这条主线,神州数码总结出了一套如何从最佳实践到解决方案,最终走到核心技术的发展路径。
在神州数码看来,与“信息化”的概念相比,今天的“数字化”已经完全不同,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就是数据资产的累积。这也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本质不同。围绕着数据资产累积的方向,神州数码提出了数云融合的技术体系架构,从神州问学,到数据脱敏,再到负载均衡,神州数码围绕着数云融合的体系架构,面向市场提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
同时,神州数码还在积极拥抱新技术,在由Open AI引发的这一轮大模型热潮中,李刚认为,大模型的出现是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是可以类比图灵时代电脑的发明,神州数码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布局。
在大模型热潮中,神州数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数据生成,基于自有产品Jarvis打造可私有化部署的ChatBot;数据管理,多云环境下的数据中台和数据治理等;云计算稳态和敏态的结合,包括国产化、自主可控等方面。
“对于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如何萃取企业知识,如何保证企业数据安全,这都需要一整套的技术体系去解决。”李刚表示。
企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李刚认为主要关注三个方面,认知、方法论和技术体系。数云融合是神州数码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数据治理、数据安全以及大模型都是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体系如何引入到客户企业环境中去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转型,都需要神州数码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方面,神州数码从自身出发去践行数字中国建设;另外一方面,神州数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厂商,与国内外各大云厂商保持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神州数码通过二十余年积累而形成的To B渠道网络,有数万家的本地的合作伙伴。李刚表示,我们希望把这些力量能够凝聚起来,把技术转化成相应的场景解决方案带给这个客户,这是我们最大的积累和能力基石。
上一篇:【楚天评】东湖评论:城市“出圈”既靠游玩体验,更要实力“圈粉”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京津冀家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